大米镉净化:警觉但无需宝博体育综合惊愕
最近,国内媒体纷纷报道这样一则轰动性新闻:国内市场上10%左右的在售大米镉超标,经常食用可能引发骨痛病等。但随后媒体又采访了从事这一调查的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的教授潘根兴,他回应说,“不是市场上所有的大米都如此,只能说我们抽查样品的10%存在镉超标,大家不必恐慌”。
江西省是潘根兴教授列举的全国镉大米污染“重灾区”之一。为此,本报记者2月17日致电江西省政府对外新闻联络处张副处长,他告诉记者,已经引起江西省政府、省农业厅的高度重视。江西省正与农业部、国家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局联系,将共同展开调研。在权威部门发布正式消息之前,作为新闻发言人不宜对此发表观点。他表示,粮食问题事关国计民生,不确切的信息一旦在社会散布出去,就可能引起民众恐慌。潘根兴教授的调查结论仅仅代表高校科研机构的一家之言。
有报道称,潘根兴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在2007年和2008年先后进行了两次调查。前一次在全国6个地区(华东、东北、华中、西南宝博体育综合、华南和华北)县级以上市场随机采购大米样品100多个,检测结果表明:抽查样品的10%存在镉超标。后一次,他们从江西、湖南、广东等省农贸市场随机取样63份,实验结果证实样品的60%以上大米镉含量超过国家限值。
媒体还“引证”说:早在2002年,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曾对全国市场稻米进行安全性抽检。结果显示,稻米中超标最严重的重金属是铅,超标率28.4%,其次就是镉,超标率10.3%。
我国市场上在售大米受镉污染的状况是否果真到了如此严重的程度?据瞭望东方周刊的报道称,根据一些权威专家多年、多地的调查,10%(土地被重金属污染)的可能性比较大,“镉污染”土地至少有8000万亩左右。中国北方一般在铅锌矿等矿区周边,污染土地有些零星分布。在南方,比如湖南、江西、云南、广西等省区,有连片分布。
上述调查结论毋庸置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但专家认为,镉危害的短期影响不会立即显现,但长期威胁不容忽视。
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副主任王月丹谈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72年发布的专家委员会建议,人每日由食物摄取镉的耐受量为1mg/kg,即为我国大米镉标准的5倍(我国食品中镉限量卫生标准规定:大米镉含量≤0.2毫克/公斤、面粉镉含量≤0.1毫克/公斤、肉鱼镉含量≤0.1毫克/公斤、蛋类镉含量≤0.05毫克/公斤等)。因此,即便我国市场上销售的大米可能存在镉污染,但对于正常人来说,吃这样的镉超标大米,也是可以耐受的,不必过于恐慌。
尽管可以耐受,但这并不能说明,镉过量对于没有危害。根据日本科学家的研究资料表明,每天少量摄入镉,50年后,有10%的人会出现蛋白尿等肾功能异常的现象。因此,长期使用含过量镉大米的人,可能会有健康损伤。镉慢性中毒最容易损伤肾功能,还可以损伤肝功能。我国目前高发的几乎所有慢性病,比如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贫血、骨质疏松、肿瘤等等,都可能与食物中镉超标有关系。
北京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主任医师郝凤桐认为,我国消费大米的人口众多,粮食的流通趋势有可能带来消费镉超标大米人数的增加。现有的研究揭示了镉环境污染的现状,但是在临床工作中,能够确认的环境污染所导致的慢性镉中毒病例依然多属于个案。短期摄入镉超标食品并不意味着伤害会立即显现。
目前环境镉污染带有显著的地域性,城市居民由于消费大米来源多样化,且城市的食品安全监测体系相对完善,所以面临显著镉污染威胁的人群当属在污染地区自己生产、自己食用的群体。
郝凤桐指出,由于我国65%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因此未来的中国农产品安全问题中,镉、汞等重金属以及砷元素的污染将取代农药,成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仅以镉为例,自20世纪初以来,镉及其化合物广泛用于制造镍镉电池、颜料、合金,也可以用于电镀及塑料制品中的稳定剂。镉的产量及用途在不断增加。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向环境中释放的镉达30000吨左右,其中82%~94%的镉会进入到土壤中,由此造成农作物受污染。此前,国内已经有关于在色彩鲜艳的日用陶瓷和仿真金属饰品中发现镉超标的报道。
镉污染存在以下现实威胁:土壤一旦被污染,恢复到去污染状态需要很长时间;目前的医学发展还没有特效的解毒药物可供使用,而进入到的镉生物学半衰期长达10年~30年;镉污染的食品不仅局限于大米。所以,应对环境镉污染的有效手段,依然是预防为主,有效控制了污染源,粮食安全才有保障。在此方面,政府责无旁贷。
既然生活中存在着镉超标的问题宝博体育官网,那么应该如何应对呢?专家建议,首先应该确定有无镉摄入过多的问题,避免吃含镉高的大米。选购大米时应该要求出示镉含量检测报告。如果已经有镉超标,或者不得不食用高镉大米时,也可以吃一些抗镉的物质。但所谓的重金属祛除剂对于镉超标没有太大的价值。专家建议可补充锌和铜,以抑制镉的吸收,而铁和钙的摄入,则可以缓解镉引起的贫血和脱钙症状。这是可以考虑采取的防护措施。